FINANCIAL MEDIA CENTER
北港奮進獎獲得者:黃文宣
他是一名“出礦狀元”,
作為不褪色的退伍軍人,
他在數百米深的礦山井下閃閃發光,
20多年的堅守與奮斗,
他贏得了全國“五一”勞動獎章、
全國勞動模范的光環!
他沉著細心,
努力學習鉆研設備技術,
他伸手敏銳,
反應快捷,
多次刷新個人出礦最高紀錄。
他無私奉獻,
手拉手進行傳、幫、帶,
領銜創建集團公司首個井下勞模工作室。
……
奮進北港人系列報道第三集
我們將為您帶來黃文宣的故事
聽他來講述礦山井下200米的奮斗故事
我是廣西華錫礦業有限公司銅坑礦業分公司出礦工區副區長。能成為一名北港奮進者,我深感榮耀,更倍感榮幸。
說榮耀,是因為作為一名礦區代表,我深感責任重大、使命光榮;說榮幸,是因為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,黨和國家、包括集團公司卻給了我崇高的榮譽。
在礦山工作20多年來,我從一名退伍軍人,逐漸成長為榮獲全國“五一”勞動獎章以及全國勞動模范等諸多榮譽的業務骨干,并先后光榮當選黨的十八大、十九大代表。
我深知,自己取得的一切成績,獲得的一切榮譽,都是黨和國家、包括集團公司精心培養的結果,都是各級領導關懷厚愛的結果,都是礦區工友共同努力、支持的結果。這些榮譽也讓我切身體會到,集團公司是一個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、讓能干事的人有平臺、讓干成事的人有回報的地方。
我依然清晰地記得,20多年前剛剛脫下軍裝,初次來到銅坑礦時的激動心情。在桂西北的崇山峻嶺中,我第一次見到了大山上高聳入云的井樓,第一次下到四通八達的礦井,眼前的一切,讓我心中有了在這片充滿希望、大有可為的熱土上大干一番事業的沖動。
打那時起,我就下定決心,一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鏟運機司機。為掌握駕駛理論知識,我翻爛了《操作手冊》,記下了上萬字的筆記。經過半年的培訓,我在模擬礦井巷道內情況的“八字樁”考試中一次就過了關。
上崗后,為了磨練自己,礦井哪里條件最艱苦,哪里工作難度最大,我就主動請纓到哪里。為了駕馭好進口的鏟運機,我常常狼吞虎咽填飽肚子后,就拿著圖紙,仔細琢磨各種零部件的結構。為了快速提高駕駛本領,每當單位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或比武活動,我總是第一個報名,和高手過招,拜師學藝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在銅坑礦進場首月,我就奪得出礦1萬多噸的高產,成為銅坑礦井下的“出礦狀元”。自2009年連續3年刷新銅坑礦井下鏟運機司機個人年出礦最高紀錄。
正是憑著在井下常年摸爬滾打的經歷,讓我練就出敏銳的洞察力,不僅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,也維護了企業財產安全。工作以來,我在井下駕駛的各型鏟運機,在工區年年保持開動率最高、完成生產任務指標最好、成本消耗最少、事故為零的紀錄,成為員工心中的“明星鏟運機”,領導眼中的“放心鏟運機”。
被評為全國勞模并當選黨代表后,2012年,我又在華錫集團黨委的全力支持下,領銜創建了距離地表垂直高度400多米的集團首個井下勞模工作室,開展“手拉手,傳、幫、帶”結對子活動,培養出一批自治區、北部灣港集團和華錫集團勞模。在勞模工作室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下,1年可為工區節約生產成本超過110萬元,名列礦區各單位節約成本之首。
這些年,常常有人問我:礦井深達數百米,工作環境昏暗、悶熱又潮濕,你是靠什么堅持下來的?我想說,其實就兩個詞:熱愛與責任。我熱愛我的工作,我熱愛礦區這片熱土。我是一名退伍軍人,更是一名共產黨員,干一行就要愛一行,就要有永不言棄的軍人氣概,就要有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。
成績寫入歷史,奮斗永向前方。面向“十四五”,乃至更長遠的未來,我將與礦山的同事們繼續以“礦山有我,請黨放心”的決心和信心,保持沖鋒姿態,錘煉過硬本領,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!